《宜春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最美的园林———中国古典园林

   期次:第181期      查看:44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汉族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上林苑是汉武帝在秦时旧苑基础上扩建的,离宫别院数十所广布苑中,其中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
  隋唐之后,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唐太宗时期社会进入了盛唐时代,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特别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按占有者身份,可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一般说来皇家园林规模比较宏大,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而私家园林规模较小,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现存的私家园林有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这三种。北方园林,地域宽广,又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但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江南类型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显得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终究面积小,略感局促。而岭南类型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中国古典园林的作用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最常见的构景手法有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
  中国古典园林深浸着汉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编辑:李映学)附:参考资料来源于《中国古典园林简介》、《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欣赏》、《中国古典园林史》。

宜春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248次访问,全刊已有369425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