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追求知识,我永远在路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志纯博士回访母校宜春学院

   期次:第181期   作者:记者宗轩袁璐学生记者丁升旗施自强张昊   查看:491   



  “五四”青年节,宜春学院校园丁香吐蕊、芳草如茵。当日,1万余名大学生迎来了他们的学长、校友李志纯的专程回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等多个耀眼的光环,让母校学子为这名校友感到骄傲。
  精彩讲座传递“五四”精神5月4日是一年一度的青年节。当日10时,学校学术报告大厅座无虚席,学子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聆听本校1994级数学专业校友、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志纯的讲座。见到学弟学妹,李教授没有直奔讲座主题,而是来了一个深情的开场白。他说,在宜春师专(宜春学院前身)的三年学习中,是他追求知识的起点,得到了母校老师的辛勤培育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在与校友分享自己母校求学经历后,李博士又结合自身专业,作了题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决策与区域经济研究进展》的精彩讲座。他介绍了自己勇攀科学高峰、潜心学术研究的成长经历,从中折射出一名学者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人格与思想的升华。
  讲座前,校长李雪南为李博士颁发了母校的客座与荣誉教授聘书。为报答母校的恩育,李志纯与学校达成了“每年至少回母校一次”的美好约定。学校校友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选在“五四”青年节邀请李志纯来母校回访,旨在通过他的奋斗之路,在全校学子中传递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五四”精神。母校学习期间路灯下看书李博士参观了母校的新老校区,勾起了对老校园的一草一木,以及曾经与同学和老师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对新校区漂亮的大楼、齐全的设施大加赞赏。
  当日15时,学校还安排了一场学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与李博士的见面会。面对摄像机与摄影机,李博士对主持人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只是一名普通工作者,我的标签就是勤奋求知识,特点就是踏实做学问,未来也会朝着‘追求知识,永远在路上’的奋斗目标努力。”
  回到母校,最打动李博士心扉的还是昔日在艰苦环境下学习的一幕幕。“我一直认为勤奋学习很重要,所以我把‘勤能补拙’作为座右铭。1994年考入宜春师专,作为农家子弟,很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学校规定晚上9点熄灯,我就在熄灯后在外面的路灯下看书,陶醉在学习的热忱中。”
  李博士当年在母校读书的1994级数学系班主任张海帆介绍,李志纯给他和同学们的印象可以用“刻苦”两个字概括。他每次大小考试总是得第一,在学习上有一股韧劲和钻劲,对搞不懂的难题从不放弃。正如李博士自己所说,学习不能一蹴而就,自学能力非常重要,成功主要靠勤奋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一本书与博导结缘“师专毕业后,我分配到一所农村中学任教。一年后,我还想到更大的舞台施展抱负,于是决定考研。当时教工住宿条件差,冬天裹着被子看书,白天完成教学,晚上批改完作业,到半夜才有看书学习的时间。为节省时间,特意去买了个电饭煲煮好一天的饭。”说起当年的奋斗经历,李博士对每个细节都没忘记。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考研就成功考取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期间,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硕士毕业后,同学们大都走上工作岗位,他选择了读博,而这一次又遇上了一个好机缘。“一个偶然机会,我阅读到一本关于交通模型的书,产生了浓厚兴趣。为解答书中的疑惑,我写了一封信给该书的作者北航黄海军教授,没想到他不仅热情地回了信,还给我寄了不少相关资料。后来,顺利地考入北航成为了黄老师的博士生。”
  搞科研太功利心就静不下来博士毕业后,李志纯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又去到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合作研究。2008年12月,他进入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担任博士生导师至今。多年来,他潜心研究,拥有众多科研成果,并在国外顶级学术杂志上发表几十篇学术论文。
  在与李教授交谈中,记者问了一个当今学术科研领域的热门话题—————如何看待学术与功利的关系?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只要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条件,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那我就会专心搞科研。搞科研的人太功利了,心就静不下来。”

宜春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258次访问,全刊已有3694414次访问